

“用生命影响生命,用生命改变生命”。在中芯,对每个生命的爱、接纳和尊重,是老师们的“入职第一课”,也是最重要的一课。通过老师们发自内心的认同和传承,这种理念已经渗透到中芯教育的各个方面,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地滋养着每一个中芯宝贝。


(老师们参加生命教育主题培训)
幼儿时期,老师们用耐心和爱滋养孩子。倾听每一个幼小的声音,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。
小学时期,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,教师的尊重与陪伴以及家校共育显得尤为重要。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,逐渐形成更加亲密的亲子关系,促进孩子内在生命力的成长。
中学时期,随着孩子们青春期到来和即将步入大学时代,教师的陪伴方式也逐渐发生改变。小班化教学,导师制陪伴,为每个孩子定制专属的成长和升学路线。
在中芯,有太多教师陪伴孩子成长的故事。今天,我们只选取其中的几个片段,近距离感受一下“中芯式陪伴”。或许,你也会爱上这种爱的滋养。

如果说幼儿园时期培养的是孩子们自理的能力和种下好品格的种子,在生活方面关爱和接纳孩子,那么在小学时期,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,他们更需要的是被尊重和被倾听。
在中芯,拥抱孩子,蹲下来和孩子说话,接纳和尊重每一个不同的生命,陪伴、欣赏与倾听,是老师们一直在做的事。这种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爱,也是中芯教育最宝贵的财富。



在这里,孩子们不仅被全然接纳,也被尊重和被发现。比起外在的成功,老师们更关注孩子们内心的成长和全面发展。小C是一年级新生,由于在国外生活过一段时间,她英文非常流利,既有活泼可爱的个性,也很爱与人分享。但在课堂上,老师常常发现小C的“特别”。比如,如果没有及时回应小C,她就会特别失落,情绪也不好。有一段时间,小C和同学交往时,如果遇到有人和自己意见不合,就会非常生气。班主任发现了小C的不开心,便和生命教育中心沟通,希望老师们能一起给她一些帮助。生命教育老师了解情况后,开始了课后陪伴。每天下午放学后,小C都会去生命教育中心玩沙盘游戏,有时也会和老师一起欣赏大自然的美景,或者读读喜欢的绘本。在陪伴小C的这段时光里,生命教育老师逐渐成了她最好的朋友。原来,小C的父母工作比较忙,在家里对她的管教也很严厉。6岁的小女孩,正是独立人格形成与成长的阶段。她渴望被陪伴、被倾听、被关注、被欣赏。生命教育老师在和小C的家庭沟通后,大家决定家校共同陪伴。就这样,在学校里,小C有老师们的“特别陪伴”;在家里,爸爸几乎每天都会陪她吃早餐;每周末,一家人都会一起户外郊游,感受大自然与家庭的温暖……经过一个学期的家校共育,小C整个人的状态都发生了变化。她身边的朋友开始多了起来,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也变得越来越亲密,而父母的成长与改变,也让这个阳光自信的小女孩,拥有越来越强大的能量。从小学到中学,是学生成长过渡的关键。随着青春期的到来,懵懂的孩童成长为翩翩少年。无论是内心成长还是外在变化,以及他人的评价,对孩子来说,都需要适应。在中芯的生命教育课程中,通过“人与己”“人与人”“人与环境”“人与生命”四个维度,探索内在生命的意义。多年来,中芯正是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滋养中,打开一个又一个孩子的心。步入青春期,接纳自己,爱自己,才能更好地爱别人。